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在《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新书首发会上对该项工作予以肯定。主要做法:一是迅速组建团队,明确编写思路。一周内成立“学术顾问+分册主编+编写成员”为主的材料编写团队,通过教材编写培训、实地走访两黄文化发源地、专家讲授、小组开展深度研讨等方式,确定编写思路、核心主题和课例样张,为第一时间启动编写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该系列教材仅用时45天即完成初步编撰。二是多方审定教材,开展特色试教。召开黄以周教育材料审读及定稿会,邀请省教科院院长、浙江大学教授、省人民出版社总编等专家学者对教材进行审读,确保编写内容历史真实、事实清楚、细节完备。将《走进黄以周》系列教材纳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通过打造地方课程阅读体系、开展研学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黄以周的生平事迹和学术贡献,化区域特色为教育特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三是打造集成阵地,赓续历史文脉。谋划建设浙东礼学馆,打造以“两黄”父子为内核,集聚礼学文化研究、展示传播、国学游学于一体的教学基地,为传承“两黄”文化提供新阵地,加快推进其融入课堂、面向大众。开展“黄式三、黄以周学术文化当代价值与传承发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全国高校研究“两黄”文化的文史专家、教授和黄氏后裔等80余人参加研讨,其中“定海黄氏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传播”最新研究成果被汇编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