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海岛精神富有建设新路径获省委领导肯定

来源:调研室(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室) 发布日期:2025-10-31 访问次数: 字号:[ ]

近日,全省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调度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上,嵊泗县作为全省唯一县区代表就海岛地区精神富有新路径建设进行典型发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提出,嵊泗县海岛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很好,值得充分肯定。主要内容是:一是向海而行,畅通文明实践“最后一海里”梗阻。大力实行“跳岛送服务”行动,将“舟电16号”海缆管理船打造成“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流动平台,同步改装15艘海上“实践号”,不定期为悬水小岛提供理论宣讲、便民服务、买药送药等志愿服务。目前,偏远小岛志愿服务覆盖率达100%,惠及离岛群众2万余人。聚力打造“嵊泗礼岛”区域金名片,持续探索“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品牌在离岛实践的新路径,因地制宜培育5个“有礼小岛”、8艘“有礼船舶”、16个“有礼民宿”等一批海上“有礼细胞”,累计开展“一岛学一礼·嵊泗更美丽”浙风十礼主题活动870余场次,有效促进文明风尚在海岛的传播与扎根。系统培育孵化“东海渔嫂”“垃圾不入海”等一批文明实践项目,其中自“垃圾不入海”项目启动以来,海上垃圾打捞处置量从2019年的7000立方米逐年减少至2024年的2000立方米。二是融入大局,推动文明建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实施海岛颜值提升工程和县城有机更新工程,将文明、诚信等理念融入文旅空间及旅游景观建设,全力优化宜居-2-宜业宜游的海岛旅游生态。今年以来,实施城乡品质提升项目10个,完成投资4.4亿元。创新公益模式,打造“孝心包子”慈孝IP并成立“包馒意”共富工坊,在免费为海岛高龄老人提供早餐包子同时,探索项目商业化运行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前,“孝心包子”年均销售超6万只,为村民增收3万余元。积极推进“小岛你好”文化+行动,以“礼堂伙伴”“文艺赋美”等载体,融入渔民画、渔歌号子等非遗元素,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小岛,为黄龙岛、金鸡山岛等5个特色小岛年均送文化服务活动500余场次。三是崇德向善,点亮彰显海岛精神的道德灯塔。大力推动海岛文明乡风建设,坚持提炼形成“孝行泗海”道德文化品牌,通过打造海岛特色好人群像,宣传海上救援、抗台抢险事迹,讲好渔村信义、岛礁守护故事等方式,传承弘扬海岛淳朴民风。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念,举办花鸟岛520、七夕集体婚礼,在全国文明村石柱村推广红白事简约菜单。聚焦群众文明素养提升工作,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烟蒂不落地”实践活动,推广“海岛文明积分”,开设渔俗风尚、渔业法规等特色课程,增强全民参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目前,相关活动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兑换文明积分超5万分。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